- 阻礙LED照明產品推廣主要有兩大障礙
- LED燈具價格下降了30%左右
- LED球泡燈價格降到30元以下才得市場認可
目前,阻礙LED照明產品推廣主要有兩大障礙。
障礙一:低性價比
為一探究竟,記者來到了位于深圳華強北商圈的深圳LED國際采購交易中心。
這里聚集了眾多品牌的LED企業(yè)和商家,主營LED照明產品的企業(yè)也為數(shù)不少,產品從球泡燈、筒燈、射燈、燈管,到花園燈、隧道燈等,應有盡有。此外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這些產品價格差別也比較大,例如球泡燈有30元一個的,也有做成燈飾賣到100多元的。
其中一家照明公司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,決定LED燈具的價格因素有很多,包括所用芯片質量、燈珠數(shù)量、采用何種技術等等。不過總體來說,LED燈具價格降了很多,目前的價格大概較去年底下降了30%左右。他指著店里一款18瓦的LED日光燈管說:“這個去年要賣200多元,現(xiàn)在降到160元。”
然而作為普通消費者,要購買LED燈具的話,仍有些無從下手。因為既不知如何判別芯片質量,也不方便數(shù)燈珠數(shù)量,更遑論去了解產品是否采用了最新技術。對于節(jié)能效果和燈具壽命,店員也有不同說法。記者在一柜臺看到一款LED臺燈,店主說要價45元。但當記者問“多少瓦”,店主竟表示不知。
“現(xiàn)在LED照明市場難以打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價格高,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接受范圍。”齊魯證券分析師林建暉說。相對于白熾燈和節(jié)能燈,LED燈的價格確實比較貴。上述售價160元的18瓦LED日光燈管,銷售人員表示,光效相當?shù)娘w利浦品牌45瓦的日光燈,價格僅10元左右。
再如,一個5瓦的LED球泡燈的光效,相當于12~15瓦的節(jié)能燈,40瓦左右的白熾燈。但LED球泡燈的價格去年是90元左右,今年降到60元左右,節(jié)能燈價格為10元左右,而白熾燈僅為1元左右。
“盡管目前LED照明產品有一定下降,但降幅太少了,如果能像節(jié)能燈一樣,降到15元錢,市場肯定認可。”瑞豐光電董秘王玉春在接受采訪時坦言,“如果我是普通消費者,這么貴的燈我也不會買。”
障礙二:信任危機
然而,在中景科瑞總經理鐘群博士看來,價格不是根本阻礙,目前LED產品推廣的最大障礙是劣質產品充斥市場導致的信任危機。中景科瑞主要從事LED照明產品的開發(fā)和應用,專長于廣告照明,今年開始注重室內照明和商業(yè)照明的產品開發(fā)。
鐘群痛心地說:“不是市場沒有需求,最主要的原因,是自己把市場做死了。”
據(jù)介紹,在工業(yè)照明和商業(yè)照明領域,想安裝LED照明產品的很多,前來咨詢的也很多。因為他們用電壓力大,一些大的工廠已經實行合同能源管理(EMC),對節(jié)能有較高要求。目前LED燈具廠商主要是將LED照明產品賣給批發(fā)商,由他們給終端客戶做照明工程,完全做零售的批發(fā)商還沒有。一是零售需要大量的資金,二是大部分LED照明產品技術上達不到零售的要求,零售產品需要100%保證質量才行。
做工程的批發(fā)商提供LED照明產品整體解決方案,不僅負責安裝、還負責后續(xù)的替換和維修。
鐘群談到,現(xiàn)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市場上劣質產品太多。對于LED燈這樣一個新產品,客戶往往會買個10盞、20盞試一下,如果試的產品不行,可能就不會買。最終的結果就是產品失去客戶的信任,市場萎縮,如此燈具廠商也做不下去了。業(yè)內就有這樣的例子,中山某家封裝廠家產品質量很差,運用低價策略占領市場,然而用該廠封裝產品做成的燈具用了半年質量就出問題了,最終使下游燈具廠商也因此遭殃。
對此,高工LED產業(yè)研究所所長張小飛也表示認同。張小飛表示,近期高工LED研究中心對全國4700多家燈具城進行普查,發(fā)現(xiàn)80%以上的產品是低劣產品。這些產品充斥市面,使得市場極為混亂,也直接導致消費者對LED產品失去信心。就連他本人,在向朋友購買LED產品時,也沒逃過被偷工減料的命運。
曾有業(yè)內人士表示,“當LED球泡燈價格降到30元以下的時候,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。”
但是記者在深圳LED國際采購交易中心走訪時發(fā)現(xiàn),5瓦的球泡燈賣到30元左右的比比皆是,甚至有的到了20元左右。加上LED燈具至少50%以上的節(jié)能效果,買這樣一個燈泡其實很劃算了。
“當客戶實際使用中,發(fā)現(xiàn)傳說中壽命高達幾萬小時、十幾年的新產品,僅用了半年就掛了的時候,便會恍然大悟:原來這就是LED燈。這樣的東西,以后誰還敢買?”齊魯證券分析師林建暉說。
“對此,解決的辦法就是不斷完善行業(yè)法規(guī),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。如針對產品壽命不長,出臺一個規(guī)范;光衰出問題,就再出臺一個規(guī)范,一點點解決問題。”鐘群說,“不過,這最終還要依賴行業(yè)技術的進步,因為規(guī)范依據(jù)的標準不是能直接規(guī)定或花錢買就行的,而是要做大量的技術研究工作。”